关于印发《龙岩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05:28:59   浏览:880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龙岩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福建省龙岩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龙岩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龙政综〔2007〕12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特设机构、议事协调办事机构、部门管理机构:
《龙岩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2007年4月23日龙岩市第三届人民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五月八日



龙岩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2007年4月23日龙岩市第三届人民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参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龙岩市人民政府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二、市人民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市级国家行政机关。在中共龙岩市委的领导下,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三、市人民政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接受市委的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市人民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原则,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法治政府。
五、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认真履行宪法、法律和法规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加快发展,依法行政,讲求实效,从严治政的责任;忠于职守,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六、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法行使职权,同时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受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或领导。要着眼政府工作全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做好工作。要简化办事程序,方便基层,方便群众;扎实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相互协调,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密切配合,切实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各项工作部署。
第二章 组成人员职责
七、市人民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市长、副市长、巡视员、副巡视员、各局局长、各委(办)主任。
八、市人民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领导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副市长协助市长工作。
九、副市长按照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市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和专项任务,并可代表市人民政府进行外事活动。对于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市长报告;对于带政策性问题,要认真调查研究,向市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涉及其他副市长分管的工作,要同有关副市长商量决定。
十、秘书长在市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市人民政府的日常工作,协助市长分管有关方面工作。
十一、市长出国访问期间,由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主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
十二、各局局长和各委(办)主任实行责任制,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审计局在市长领导下,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三章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十三、市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十四、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十五、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的法制环境,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十六、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政策,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引导各类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依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十七、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化,建立健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度,简化程序,降低成本,讲求质量,提高效益。
第四章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十八、市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实行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健全决策规则和程序,推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十九、各部门提请市人民政府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建议,必须以法律、法规、规章和基础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经过专家或研究、咨询、中介机构的论证、评估;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县(市、区)的,应事先征求意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般应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十、市人民政府就全市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上报省政府的重大请示事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建设项目、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事项作出决策前,及时向市委报告。对依法应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事项,要及时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主动提请讨论决定。就全局性的工作和政协委员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主动与市政协协商。根据需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十一、市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和决策后评估机制。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
第五章 推进依法行政
二十二、市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及省人民政府的《实施意见》,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十三、市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要加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将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度工作安排,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并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检查。
二十四、市人民政府根据又好又快地推进龙岩新一轮大发展、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海西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的需要,适时制定规范性文件,及时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
二十五、提请市人民政府讨论的规范性文件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或组织起草,规范性文件的解释工作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承办。
二十六、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章、决定、命令,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市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
二十七、按照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的原则,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科学配置执法机关的职责和权限,推进综合执法试点。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六章 加强行政监督
二十八、市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府的监督,依法向市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报备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质询。
二十九、落实市人民政府与市政协、总工会的联系制度,每年分别召开1次联席会议,适时召开向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工作情况通报会。
三十、市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要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接受司法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门监督。对司法监督和专门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及时整改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三十一、市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要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机关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三十二、市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要加强同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的联系,认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和向市政协通报办理情况。
三十三、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信访秩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及各工作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
三十四、市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重视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的问题,重视网络民意,对重大问题,有关部门要认真核查、及时整改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要健全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加强政务网站建设,构建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新平台。除需要保密的公文外,应及时公布,便于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
第七章 工作安排布局
三十五、市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搞好年度工作安排,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三十六、市人民政府每年年初要形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当年的工作目标、任务与措施,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在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将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各项任务分解到政府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要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相应任务,制定或调整部门工作安排,狠抓落实,确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
三十七、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省的发展大局,从龙岩实际出发,结合政府年度工作安排,确定年度重点建设项目。
三十八、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要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年度工作安排,并在年中和年末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执行情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和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落实年度安排的督查,对执行情况适时予以通报。
三十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编排市人民政府领导阶段性和每周活动安排表,每周汇总通报前阶段市人民政府领导活动情况,增强领导成员之间的情况沟通。
第八章 会议制度
四十、市人民政府实行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制度。
四十一、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巡视员、副巡视员、秘书长、各局局长、各委(办)主任组成,由市长召集并主持。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及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重要指示;
(二)讨论决定市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三)部署市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
(四)通报市内外形势及市人民政府工作情况;
(五)讨论其他需要由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决定的重大事项。
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安排在每年的一月和七月,或视工作需要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召开。可安排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及其他有关人员列席。根据需要,可召开扩大会议,邀请各县(市、区)长和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驻岩中央、省属有关单位负责人,市武警支队、消防支队负责人,市本级主要企业负责人列席;邀请市中级法院、检察院负责人,市委工作部门、议事协调办事机构和部门管理机构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市政协办公室及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负责人参加。
四十二、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巡视员、副巡视员、秘书长组成,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召集并主持。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讨论决定市人民政府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和国家法律法规、省人民政府重要规章,以及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的措施和意见;
(二)讨论决定市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事项: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2、财政预决算及重大财政资金安排;3、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性规划的制定与调整;4、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与调整;5、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国有资产处置方面的重大事项;6、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或调整、产业区域布局的规划与调整;7、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管理、城市管理、财政体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重大措施;8、市人民政府管理范围的干部奖惩事项;9、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工作中的问题,研究对策措施;10、其他关系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需要由政府决策的重大事项;
(三)讨论由市人民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四)讨论决定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请示市人民政府的重要事项;
(五)讨论需要报请省政府和市委审定的重要事项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议案,以及提交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研究决定的重要事项。
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两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与议题有关的部门领导列席会议。市监察局局长、审计局局长、市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固定列席。根据需要,邀请市人大大常委会和市政协有关领导列席。
四十三、市长、副市长按工作分工或受市长委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和处理市人民政府工作中的专门问题。需要时,可委托市人民政府巡视员、副巡视员、秘书长、副秘书长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召集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市人民政府日常工作中的专门问题。根据工作需要,市人民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全市县(市、区)长会议,主要任务是部署、通报市人民政府工作,并就市人民政府工作的重大问题广泛征求意见。
四十四、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必须由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主要负责人因故不能与会的,应事前报告会议主持人并获准同意,并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提交书面请假。同时派其他领导代表部门参加会议,其意见被视为本部门意见。专题会议必须由部门领导参加,与会领导的意见被视为本部门意见。
四十五、提请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协调或审核后提出,报市长确定;会议文件由市长批印。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条件不成熟的议题不安排上会,文件和议题一般应于会前送达出席会议的人员。
四十六、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因故不能出席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的,向市长请假;如对议题有意见或建议,可在会前提出。
四十七、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的纪要,由市长签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应公开的,要及时报道。新闻稿须经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或办公室副主任同意,报道重大事项须经市长同意。
专题会议的会议纪要,按工作分工由市长或副市长签发;副市长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的事项需提交市人民政府进一步研究的,不发专题会议纪要。巡视员、副巡视员、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办公室副主任受委托召开的专题会议,形成的协调意见,以书面形式报告委托召开会议的市长或副市长审定后发专题会议纪要。
四十八、严格控制以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会议。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召开全市性会议须提前10天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审批。如需以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召开全市性会议,须提前15天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审批;情况特殊的,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审核,由分管副市长审定,需要市长出席的,还应报市长批准。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召开的全市性会议,一般不邀请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出席,确需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人出席的,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四十九、市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坚持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一般只开到下一级,尽量压缩会议时间,减少与会人员。全市性会议应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
五十、严格会议纪律。市人民政府召开的各类重要会议,不准吸烟,不准接打手机,不准办理与会议主题无关的事情,不准会见客人,不准无故缺席。
第九章 公文审批制度
五十一、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规范性文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议案和人事任免文件,由市长签署。
五十二、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发文,属日常工作的,由市长或按工作分工由副市长签发;涉及几位副市长分管范围的,经有关副市长会签后,送市长签发,但在时间紧急等特殊情况下,经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同意,可直接送市长签发。涉及重大问题或机构、人事、资金、资产及规划、政策和管理权限等调整利益和职权关系的,由有关副市长审核后,送市长签发。
以市人民政府名义报送省政府各部门的公文,按工作分工由市长或副市长签发;市人民政府报送省政府的公文,由市长签发。
五十三、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涉及几位副市长分管范围的或涉及市人民政府机构、人事、资金、资产及规划、政策和管理权限等调整利益和职权关系的,按市人民政府公文发文送审程序办理;系市长、副市长批示办理的,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分管领导核报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签发;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职权范围内的发文,属日常工作的,按工作分工由秘书长、副秘书长或办公室副主任审核、签发;涉及工作分工交叉的,经有关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审核或会签后,由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签发。
五十四、各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报送市人民政府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除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直接向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各部门报送市人民政府的请示性公文,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协办部门主要负责人要积极配合;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
各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报送市人民政府的公文,应按上行文的要求,由主要负责人签发。
五十五、各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报送市人民政府审批的公文,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按照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分工呈批;涉及重大事项的,经分管副市长审核,报送市长审批。审批公文时,对于一般报告性公文,圈阅表示“已阅知”;对于有具体请求事项的公文,主批人应当明确签注意见并签署姓名和审批时间,其他审批人也按此要求签注意见,如圈阅则表示“同意”请求的事项。
五十六、市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要进一步精简公文,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一般不要求市人民政府批转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要加快网络化办公进程,提高公文办理的效率。
属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的事项,各工作部门或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直接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处理;市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接到各单位报送此类事项,直接转送有关主管部门处理,需要时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反馈处理情况和结果。
须经市人民政府审批的事项,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可以由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发文;文中可以注明“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各部门对确需由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的事项,上报时,须提出明确要求并说明理由。
第十章 协调制度
五十七、市人民政府各领导之间、各工作部门之间、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之间,要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协调地开展工作。
五十八、需要由市人民政府领导协调的事项,按提出要求的部门实行谁分管谁为主协调。
(一)在同一分管范围内,分管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可以直接召集或委托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召集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召开协调会议。遇重大事项或协调后仍有不同意见时,报告市长,由市长或委托常务副市长进行协调,或提交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二)协调事项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的,为主协调的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要主动征求相关副市长意见,在取得明确意见后直接召集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召开协调会研究决定。副市长之间对协调事项有不同意见时,报告市长,由市长或委托常务副市长进行协调,或提交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五十九、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之间征求意见或会签文件时,协办部门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否则视为同意。各部门办理市人民政府交办文件,必须在两周内回复(有具体时限要求的除外)。凡没有正当理由拖延不办、贻误时机,造成损失的,要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经办人的责任。
六十、具体事项的协调实行主办部门牵头负责制。主办部门负责人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商、征求意见,协办部门或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负责人应积极配合。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协调会议,可邀请协办部门相应负责同志出席,协办部门负责同志必须出席;根据主办部门的要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可派员列席会议。对经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协商后仍有分歧意见的事项,主办部门应列出各方意见,提出协调建议报市人民政府,由市人民政府领导协调或裁定。
第十一章 作风纪律
六十一、市人民政府领导及各工作部门负责人要树立忧患意识、节俭意识、公仆意识,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六十二、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及各工作部门负责人要居安思危,辩证、全面地看待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成绩和差距,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勤勉工作,开拓进取。
六十三、市人民政府领导及各工作部门负责人要加强学习,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市人民政府通过举办讲座等方式,组织学习经济、社会、科技、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市人民政府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
六十四、市人民政府领导及各工作部门负责人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使各项决策既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又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既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普遍愿望又照顾部分群众的特殊要求。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六十五、市人民政府领导及各工作部门负责人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送往迎来中摆脱出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研究新情况,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
六十六、市人民政府领导及各工作部门负责人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下基层要减少随行和陪同人员,简化接待礼仪,严格执行接待标准。
六十七、市人民政府领导及各工作部门负责人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自觉地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要把中央精神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做到在维护大局的前提下实现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
六十八、市人民政府领导及各工作部门负责人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办事,充分发挥班子整体合力。要增强民主意识,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善于和同志们团结共事,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六十九、市人民政府领导及各工作部门负责人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注意防微杜渐,坚决抵制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要讲操守,重品行,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正确选择个人爱好。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
七十、市人民政府领导一般不出席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召开的会议,一般不参加剪彩、奠基、颁奖、庆典等礼仪性活动,一般不题词、作序。
七十一、市人民政府领导出席会议活动、下基层考察调研的新闻报道和外事活动安排,按有关规定办理。
七十二、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增强党性观念,严格遵守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执政为民。
七十三、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市人民政府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市人民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市人民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以及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市人民政府同意。
七十四、市人民政府领导及各工作部门负责人要严格执行《龙岩市领导干部请假报告制度》(岩委办[2006]4号)的各项规定。
(一)领导干部外出请假报告制度
1、因公外出报告办法
副市长、巡视员、副巡视员、秘书长因公外出(指公派考察、学习、培训、开会、申办项目或办理其它公务需离开本市的,下同),应事先向市委书记、市长报告;县(市、区)长因公外出,应事先向市委书记、市长报告,经同意后方可成行。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因公外出,应事先书面向市委书记、市长和对应市委、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报告;各部门副职领导和其他处级干部因公外出,应事先向市委、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和部门正职报告;经同意后方可成行。
副市长、巡视员、副巡视员、秘书长、各县(市、区)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处级干部因公出国(境)的,除按规定办理出国(境)审批手续外,出发前应向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报告,报告办法从上述规定。
副市长、巡视员、副巡视员、秘书长、各县(市、区)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处级干部因公外出一般应由本人向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报告,不能由单位或他人代为报告。因公外出3天以内(含3天)的,口头报告;3天以上的,书面报告,如遇紧急情况需马上外出,无法及时报告的,先由本人向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口头报告,再由所在单位代为书面报告。报告应简要说明外出的事由和必要性。
2、因私不能正常在岗工作的报告办法
副市长、巡视员、副巡视员、秘书长、各县(市、区)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处级干部因私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按各单位规定办理请假手续外,也应向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报告。
因私外出(指非公派的学习、进修、探亲、看病、疗养、休假等)离开本市3天以内(含3天)的,口头报告;3天以上的,书面报告。
因私虽未外出,但不能正常在岗工作(指因身体原因需检查、治疗或疗养,或因办理婚丧喜庆等事宜虽未离开本市,但是不能正常在岗工作)2天以上5天以内的,口头报告;5天以上的,书面报告。
副市长、巡视员、副巡视员、秘书长、各县(市、区)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处级干部因公外出或因私不能在岗工作时,按上述规定向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报告后,将情况向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通报。
(二)领导干部参加会议活动请假制度
副市长、巡视员、副巡视员、秘书长、各县(市、区)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处级干部必须按时参加市人民政府要求参加的会议、学习、调研和其他公务活动,不能出席(列席)有关会议或不能参加有关活动时必须请假。
1、需向市委书记、市长请假的会议:市委全委会、常委会、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向市委书记请假;市人民政府党组会议、市人民政府党组民主生活会、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向市长请假。
2、需向会议、活动主持人(召集人)请假的会议、活动: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的专项工作会议;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市委、市人民政府组织的学习、调研和其他公务活动。
3、凡要求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活动,主要负责人不能参加时,应按以上要求事先请假,同意后委托主持工作的副职参加。
4、会议、活动请假由本人向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口头请假,不能由单位或他人代为请假。请假人无法口头请假时,可书面请假。请假应说明不能参加会议、活动的原因。
5、为便于工作衔接,不能参加上述需向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请假的会议、活动的,经请假并经领导准假后,向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或会议、活动组织单位通报。
(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要随时掌握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外出的情况,及时向市长、副市长和秘书长报告。
七十五、市人民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效能建设,增强服务观念,实行政务公开。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办理,不能按期办结的要主动说明原因;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并做好解释工作;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根据《龙岩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制订相应的工作规则,以便上下协调一致。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9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已经2001年3月12日自治区第九届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
                        二00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奖励在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四个等级。


  第三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推荐、受理、评审、授予,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四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的组织工作。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负责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综合评审工作。


  第五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由自治区科学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委员由专家学者所在单位推荐,经自治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审核,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每届任期3年。


  第六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授予以下公民、组织:
  (一)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中对阐明自然现象、原理、机理、特征和规律做出重要贡献的;
  (二)在运用科学技术知识研制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及其系统中有重大发明和重要贡献的;  
  (三)在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项目、计划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


  第七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公民。


  第八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评审一次,其中特等奖每两年评审一次。


  第九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项目由以下单位推荐:
  (一)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
  (二)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三)经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的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


  第十条 推荐单位对申报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初评,提出推荐意见及其等级和奖励人选,向自治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推荐。


  第十一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申报项目的申报书及其附件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申报要求的,按专业组织专家进行复评,根据复评结果提出获奖候选项目及其等级的建议,报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第十二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对候选项目及其等级进行综合评审,并将评审结果报自治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
  自治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将评审结果向社会公告,公告期为30日。对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其项目有异议的,应当在公告期限内向自治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经公告无异议或者经调查处理已无异议的,由自治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复核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由自治区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其他等级奖由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


  第十四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励经费由自治区财政列支。


  第十五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一、二等奖的项目,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组织评选出向国家推荐的、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


  第十六条 剽窃、侵夺他人的发明、发现或者其他科技成果,以及用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由自治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


  第十七条 推荐单位或者个人以及科技成果应用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由自治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取消其推荐资格;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 参与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活动和有关工作的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 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可以设立一项地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具体办法由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规定,报自治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自治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人民政府1985年6月10日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暂行办法》(新政发〔1985〕77号)同时废止。

关于印发《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印发《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2]148号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河南省、宁波市、厦门市财政厅(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精神,启动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我们制定了《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九日



附件: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专项用于对夏热冬冷地区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进行补助。为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夏热冬冷地区”是指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确切范围由《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规定。涉及的省份主要有:上海市、重庆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河南省、贵州省、福建省等。

  本办法所称“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补助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

  第三条 中央财政对2012年及以后开工实施的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给予补助,补助资金采取由中央财政对省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具体项目实施管理由省级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四条 补助资金管理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补助资金使用范围及标准

  第五条 补助资金使用范围:

  (一)建筑外门窗节能改造支出;

  (二)建筑外遮阳系统节能改造支出;

  (三)建筑屋顶及外墙保温节能改造支出;

  (四)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的与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相关的其他支出。

  第六条 补助资金将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改造内容、改造实施进度、节能及改善热舒适性效果等因素进行计算,并将考虑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等情况逐年进行调整。2012年补助标准具体计算公式为:

  某地区应分配补助资金额=所在地区补助基准×∑(单项改造内容面积×对应的单项改造权重)。

  地区补助基准按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划分:东部地区15元/m2,中部地区20元/m2,西部地区25元/m2。

  单项改造内容指建筑外门窗改造、建筑外遮阳节能改造及建筑屋顶及外墙保温节能改造三项,对应的权重系数分别为30%、40%,30%。

  第三章 补助资金申请与拨付

  第八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分年度对本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具体内容、实施计划等进行汇总,上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

  第九条 财政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综合考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改造积极性、配套政策制定情况等因素,核定每年的改造任务及补助资金额度,并将70%补助资金预拨到省级财政部门。

  第十条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补助资金后,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及时将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

  第十一条 财政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根据各地每年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改造内容及实际效果核拨剩余补助资金,并在改造任务完成后,对当地补助资金进行清算。

  第四章 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十二条 补助资金支付管理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各地要认真组织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不得以节能改造为名进行大拆大建,应对拟改造的项目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并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切实加强补助资金的管理。确保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对弄虚作假,冒领补助或者截留、挪用、滞留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