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检查制度》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1:51:44   浏览:91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检查制度》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检查制度》的通知


各证券监管办公室、办事处、特派员办事处:
为了加强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监督管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进一步推进证券投资咨询行业监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现将《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检查制度》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辖区内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1.《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月报表》;
2.《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季报表》;
3.《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监管季报表》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检查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监督管理,督促其按照法律、法规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规范运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检查制度。
第二条 本检查制度适用于所有取得证监会授予业务资格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
第三条 本检查制度由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实施。
第四条 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检查分为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
第五条 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现场检查可采取以下方式:
(一)检查人员到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或者其工作现场进行检查;
(二)检查人员通知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咨询人员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到指定地点说明事实真相及有关情况;
(三)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
第六条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现场检查的内容有:
(一)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时,是否签订了符合规定的投资咨询服务合同;
(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开办“工作室”的,其与他人的合作方式、收费办法是否合法;
(三)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举办集会性投资咨询活动时,是否办理报批手续;
(四)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业务内容、业务方式、业务场所、高级管理人员、有业务资格的投资咨询人员发生变化时,是否按时提出变更报告并依法办理变更手续;有业务资格的投资咨询人员低于法定人数时,是否报告并及时补足;
(五)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与媒体合办栏目或者与电信服务机构合作的,备案手续是否齐备;
(六)有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的研究咨询部门的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七)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咨询人员是否将其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证书放置于营业场所的明显处,以供投资者或客户查验;
(八)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是否将其向他人提供的咨询服务的资料按规定妥善保存;
(九)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公司章程的合法性及其执行情况;
(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及其执行情况;
(十一)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是否有下列行为:
1.代理他人从事证券买卖;
2.向投资人承诺证券投资收益;
3.与投资人约定分享投资收益或者分担投资损失;
4.为自己买卖股票及具有股票性质、功能的证券;
5.利用咨询服务与他人合谋操纵市场、欺诈投资人或者进行内幕交易。
(十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报送的各种材料的真实性;
(十三)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证监会派出机构每六个月对辖区内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进行一次现场检查。
第八条 检查人员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和投资咨询人员进行检查时,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事实真相,不得隐瞒情况、拒绝和阻碍检查。
第九条 检查人员进行检查时,应当制作检查工作记录。检查人员可对检查中的有关情况进行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第十条 检查人员进行检查时,应当向被检查人出示工作证或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开具的证明。
第十一条 检查人员对检查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检查结果未公开前,检查人员及被检查的机构和人员不得透露与检查结果有关的信息。
第十二条 检查人员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接受被检查机构或个人的任何方式的宴请;
(二)接受被检查机构或个人提供的免费住宿安排;
(三)接受被检查机构或个人的任何方式的娱乐安排;
(四)接受被检查机构或个人的任何礼品、纪念品;
(五)无偿使用被检查机构或个人的交通、通讯等工具。
第十三条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非现场检查的方式有:
(一)要求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定期报送相关报表;
(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就证券的发行交易和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时,对其所出具的财务顾问报告等工作成果进行检查;
(三)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人员在各类媒体(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电话台、声讯台、传真系统、电脑网络、内部资格等)上传播的证券投资咨询信息进行检查;
(四)针对特定问题要求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人员出具书面材料;
(五)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
第十四条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非现场检查的内容有:
(一)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报表是否真实、有无遗漏;
(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是否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提供咨询服务,是否有利用内幕信息、市场传言、虚假信息作为依据向他人提供咨询服务的行为;
(三)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就证券的发行交易和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时,是否按照咨询服务合同的约定,尽到必要的审慎勤勉义务;是否有内幕交易、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
(四)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咨询人员通过传媒从事咨询服务时,是否对其名称、姓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等自身信息进行披露;
(五)引用资料时是否有断章取义、篡改内容等行为;
(六)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咨询人员就同一问题向不同客户提供的分析、预测或建议是否一致;
(七)公开发行股票的承销商或上市推荐人及所属的咨询机构是否在媒体上刊发其为客户撰写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八)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每月向注册地的证监会派出机构报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月报表》(见附件1);每季度向证监会和注册地的证监会派出机构报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季报表》(见附件2),在报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季报表》的月份不必报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月报表》;证监会派出机构按季度向证监会报送《证投资咨询机构监管季报表》(见附件3)。
第十六条 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行为,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根据职权范围做出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人员的年检办法依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本检查制度由证监会解释。
第十九条 本检查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月报表
年 月 日
--------------------------------------------------------------------------------------
|机构名称 | |咨询人员数 | |
|----------|--------------------------------------|------------------------------|
|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
| |本栏填写业务开展方式、业务收入情况、业务开拓情况、人员培训情况、内部管理情 |
| |况、业务开展遇到的问题等。 |
| | |
|本| |
|月| |
|业| |
|务| |
|概| |
|况| |
| | |
| | |
|----------------------------------------------------------------------------------|
| |本栏填写机构注册资本、股东、业务范围、高级管理人员、名称、业务场所等变化; |
| |咨询人员的调出、调入、改变姓名、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等。 |
| | |
|本月| |
|机构| |
|及其| |
|人员| |
|变动| |
|情况| |
| | |
| | |
--------------------------------------------------------------------------------------
--------------------------------------------------------------------------------
| | |
| | |
|本| |
|月| |
|备| |
|案| |
|事| |
|项| |
| | |
| | |
|--|------------------------------------------------------------------------|
| | |
| | |
|本| |
|月| |
|报| |
|批| |
|事| |
|项| |
| | |
| | |
|----------------------------------------------------------------------------|
| | |
|涉讼| |
|及违| |
|法违| |
|规受| |
|查处| |
|情况| |
| | |
|----------------------------------------------------------------------------|
| |
|机构盖章: |
| |
| |
| |
| 年 月 日 |
| |
--------------------------------------------------------------------------------
附件2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季报表
年 月 日
------------------------------------------------------------------------------------
|机构名称 | |机构人数 | |
|----------|--------------------------------------|----------------------------|
|法定代表人| | 联系电话 | |
|----------|------------------------|------------|----------------------------|
|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
| | |
| | |
| | |
|咨| |
|询| |
|人| |
|员| |
|名| |
|单| |
|和| |
|变| |
|动| |
|情| |
|况|----------------------------------------------------------------------------|
| |调| |调| |
| |入| |出| |
| |人| |人| |
| |员| |员| |
|--|----------------------------------------------------------------------------|
| |本栏填写机构注册资本、股东、业务范围、高级管理人员、名称、业务场所等变化。 |
| | |
|本| |
|季| |
|机| |
|构| |
|变| |
|动| |
|情| |
|况| |
| | |
| | |
|--|----------------------------------------------------------------------------|
|财| 营业 | | 业务 | |
|务| 收入 | | 利润 | |
| |--------|--------------------------------|--------|----------------------|
|指| 主营业| | 主营业| |
|南| 务收入| | 务利润| |
------------------------------------------------------------------------------------
------------------------------------------------------------------------------------
| |本栏填写业务小结,包括:业务开展方式、业务收入情况、业务开拓情况、人员培训 |
| |情况、内部管理情况、业务开展遇到的问题和对策等。 |
| | |
|本| |
|季| |
|业| |
|务| |
|概| |
|要| |
| | |
| | |
|--|----------------------------------------------------------------------------|
| | |
| | |
|本| |
|季| |
|备| |
|案| |
|事| |
|项| |
| | |
| | |
|--|----------------------------------------------------------------------------|
|本| |
|季| |
|报| |
|批| |
|事| |
|项| |
------------------------------------------------------------------------------------
--------------------------------------------------------------------------------
| | |
|涉讼| |
|及违| |
|法违| |
|规受| |
|查处| |
|情况| |
| | |
|----------------------------------------------------------------------------|
| | |
|对| |
|管| |
|理| |
|部| |
|门| |
|的| |
|建| |
|设| |
| | |
|----------------------------------------------------------------------------|
| |
| |
| 法定人代表人签字(盖章): |
| |
| |
|----------------------------------------------------------------------------|
| |
|机构盖章: |
| |
| |
| |
| 年 月 日 |
--------------------------------------------------------------------------------
附件3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监管季报表
年 月 日
------------------------------------------------------------------------
|监管派出 | |
|机构名称 | |
|----------|--------------------------------------------------------|
|监管责任人| |联系| |
| | |电话| |
|----------|----------------------------|--------------------------|
|季末咨询 | | 专营机构数 | |咨询人员数| |
| | |------------------|----|----------|--------|
|机构数 | | 兼营机构数 | |咨询人员数| |
|--------------------------------------------------------------------|
| |本栏填写监管工作小结,如效果、存在的问题,措施等。 |
| | |
| | |
|本| |
|季| |
|监| |
|管| |
|工| |
|作| |
|概| |
|要| |
| | |
| | |
------------------------------------------------------------------------
----------------------------------------------------------------------------------
| |本栏填写辖区咨询业务概况和运行态势,与证券市场的互动性,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
| |等。 |
| | |
|本| |
|季| |
|证| |
|券| |
|咨| |
|询| |
|业| |
|务| |
|运| |
|作| |
|情| |
|况| |
| | |
| | |
|------------------------------------------------------------------------------|
| |本栏填写辖区内咨询机构及其人员变动的事项。 |
| | |
| | |
|本季| |
|咨询| |
|机构| |
|及其| |
|人员| |
|变动| |
|情况| |
| | |
| | |
----------------------------------------------------------------------------------
------------------------------------------------------------------------------
| | |
| | |
|本| |
|季| |
|受| |
|理| |
|报| |
|告| |
|备| |
|案| |
|事| |
|项| |
| | |
| | |
|--|----------------------------------------------------------------------|
| | |
| | |
|本| |
|季| |
|批| |
|准| |
|事| |
|项| |
| | |
| | |
------------------------------------------------------------------------------
------------------------------------------------------------------------
| |接受举报投诉数| |立案数| |查实处理数| |
| |----------------------------------------------------------------|
| |案件查处举要: |
|违| |
|法| |
|违| |
|规| |
|案| |
|件| |
|查| |
|处| |
|情| |
|况| |
| | |
| | |
|--|----------------------------------------------------------------|
| | |
|下| |
|季| |
|度| |
|监| |
|管| |
|工| |
|作| |
|计| |
|划| |
| | |
| | |
|--------------------------------------------------------------------|
| |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主管负责人签字: |
| |
| |
|--------------------------------------------------------------------|
| |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盖章: |
| |
| 年 月 日 |
|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粮食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主食产业化增强口粮供应保障能力的指导意见

国家粮食局


国家粮食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主食产业化增强口粮供应保障能力的指导意见

国粮展〔2012〕1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精神,全面实施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粮油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促进粮油加工产业转型升级,适应城乡居民对主食口粮消费的新需求,我局研究决定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进主食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口粮供应保障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推进主食产业化高度重视,会同我局共同研究并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主食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主食是城乡居民生活必须食用的主要粮食制成品,既包括米饭、馒头、面条、杂粮等主食制品,也包括大米、小麦粉等主食原料。主食产业化,则是在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全产业链过程中形成的,以粮食生产基地化、主食加工工业化、营销供应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中国膳食特色的新型主食产业发展方式。

  近年来我国主食产业经历了工业化起步、规模化扩张、产业化发展提速等阶段,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化、原料产品规模化、主食产品多样化、产供销一体化、工艺科技化、品牌特色化的发展新格局。当前主食产业化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主食产业化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也存在着产业化程度偏低、装备和技术落后、主食品安全有待加强、市场占有率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推进主食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适应城乡居民消费方式升级,保障军需民食新需求,保障粮油主食品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二是推动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振兴粮食行业的重要举措;三是提升粮油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有效手段;四是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增强口粮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增强口粮供应保障能力,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和装备创新为先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用产业化运行模式,加快推进以传统蒸煮米面制品为代表的主食产业化进程,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化主食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坚持机制创新、主体多元、互利共赢的原则;坚持优质营养、健康美味、经济便捷的原则;坚持科技支撑、质量安全、装备先进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稳步推进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主食工业化的比例明显提高,其中面制主食品工业化的比例提高到30%左右,米制主食品工业化的比例提高到20%左右;优化和改进传统主食生产工艺,加工装备自主化率达到60%以上;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集约化程度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主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主食产业化集聚示范区;建立军民融合、平战结合、宜军宜民、应急保障有力的军粮主食供应体系。使成品粮应急加工和供应体系更加健全,主食产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口粮供应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三、加快推进主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

  (四)加快开发主食新产品,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主食加工业,丰富花色品种,提高优、新、特产品的比重,促进传统米面和杂粮主食的工业化、方便化、大众化,提高即食性,保证品质;加快系列化、多元化、营养化、专用化的主食原料产品开发,提高米制食品专用米、面制食品专用粉、全麦粉、营养强化粉等的比重,大力倡导适度加工,提倡科学健康消费;大力发展各种馒头、面条(挂面、鲜湿面条)、饺子等面制主食品,提升产品档次;积极发展方便米饭、米粉(米线)、米粥等米制主食品,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积极开发多种规格和风味的速冻、即食米面及杂粮主食制品,扩大规模,改进工艺,提高节能降耗水平。

  (五)实施主食产业化工程,发挥示范作用。发挥骨干企业的优势,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建设或改造一批优质面制主食加工示范基地;在东北地区和上海、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建设和改造一批优质米制主食加工示范基地;在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发展以杂粮为主的主食、方便食品。实现主食生产工业化、产品标准化和配送社区化。建设和改造一批规范化、机械化、规模化的大型主食生产加工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主食冷链物流配送体系试点,有效增强其加工、配送及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六)培育主食产业化企业,推进集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粮食订单农业,建立生产基地,带动优质、专用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形成种植、收储、加工和市场营销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有效对接,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共享发展成果。支持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联营等方式,组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集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大型加工企业,加强粮油食品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及质量检验检测、信息处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主食加工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支持粮食大省向粮食强省发展,支持河南等省建设主食产业化集聚示范区,培育产业集群,推进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

  (七)创新流通方式,完善主食供应体系。整合粮食行业资源,鼓励主食产业化企业与“放心粮油店”、军粮供应站、粮油应急供应点等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供应网点,增加网点经营业务,减少布点成本,互惠互利。以现有大型主食加工、小麦加工、稻谷加工、粮油仓储企业和军粮供应企业为主体,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土地、厂房、人才、技术和销售网络等资源优势,实现企业强强联合或低成本扩张。鼓励现有主食加工优势企业,建设新型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网点布局。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创新主食流通方式,鼓励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营店、配送中心、放心粮店、放心主食专卖店、厂店对接、校企对接和电子商务,积极开展直营直供。

  (八)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有效整合粮食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面向产业需求,通过国家主食产业化科技重大项目等,从原料配方、工艺选择、工艺指标等对主食成分的结构和品质影响的机理上深入研究,着力推进传统主食品现代加工、全谷物食品加工、抗老化保鲜、超高压加工、挤压加工、质量评价方法和质量安全溯源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创新与产业化,提升主食加工业整体技术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加大主食科研领域的投入,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加强面制、米制主食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建设。

  (九)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改造,提高装备水平。鼓励和支持拥有一定基础的自主品牌企业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力度,支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和新产品的产业化,优化生产流程,适当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提升企业工艺、装备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支持小企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水平,开发“专、精、特、新”产品。在速冻主食品领域,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快推广高效节能新工艺新设备。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食装备研发,加快推进馒头、鲜湿面条、方便米饭、杂粮主食、速冻主食等加工装备自主化,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生产装备数字化,提高自动化水平,依托骨干企业,扶持建设一批主食加工成套装备制造基地。

  (十)健全主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消费安全。完善主食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修订具有中国特色的主食产品标准、卫生标准、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检测方法标准,严格粮油食品质量标准实施,强化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主食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满足企业对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等的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等质量安全指标快速检验的需要,构建制度完善、风险可控、监管有效的主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快粮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系统和信息化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粮油食品安全数据库和预警体系,预防和控制粮油食品安全风险。支持建立主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及召回退市制度,全面提高主食加工和流通安全保障水平。支持示范省份开展以示范基地和粮油质检机构为核心的产业化主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管工作,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十一)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丰富主食文化内涵。引导主食加工企业由做产品向做品牌并举转变,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全国性知名品牌。发挥品牌扩散效应和聚合效应,推进品牌整合,扩大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践行“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丰富和发展主食文化的科学内涵,将品牌培育与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紧密结合,提高品牌附加值。

  (十二)完善应急供应体系,服务宏观调控。将主食产业化体系建设与成品粮应急加工及供应体系建设相结合,加强大中城市及重点地区供应渠道网点建设。积极开拓城乡市场,推广连锁经营和开展优质服务,保障城乡居民及部队的主食供应和食用安全。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的特大城市、省会城市,以及其他重点地区,依托大型加工企业,完善应急加工、供应和储运体系,合理布局应急供应网点,确保应急时主食产品的有效供给。

  四、狠抓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十三)强化组织领导。推进主食产业化是政府引导的民生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对主食产业化政策的指导和协调。国家粮食局负责指导意见的组织实施,具体部署,落实有关政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与发展改革等部门加强指导意见实施的沟通协调和支持配合,切实落实责任,细化目标任务,确保指导意见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把主食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大力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切实加强对主食产业化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主食产业化纳入地方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总体和专项规划。建立健全部门间沟通协商的工作机制,强化协作配合,落实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结合“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程”、“主食厨房工程”、“早餐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军粮供应主食平台建设工程”等项目的实施,相关部门形成强有力的协作机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主食产业化的顺利推进。

  (十四)落实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筛选一批主食产业化企业,推荐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范围。加大对主食产业化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主食产业化领域。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收购、融资授信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农产品初加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修订主食加工增值税政策。

  (十五)加强行业指导。国家粮食局加强对粮油加工业及主食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组织实施主食产业化示范工程,完善全国粮油加工业统计调查体系,实施主食产业化专项调查,为研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落实行业规划和本指导意见,统筹主食产业化推进,科学布局,以规划引导重点项目和重点园区建设,认真总结和借鉴各地主食产业化的典型经验,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粮油学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服务会员和农户。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主食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主食产业化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各地要将本地区推进主食产业化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国家粮食局。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四日




  当前,我国的机动车消费市场正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机动车驾驶人(或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安全意识的淡薄,因违法交通规则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日益频发,人民法院受理的交通事故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数量也在逐年不断增长,且类型日益多样化,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涉及的多车碰撞案(或连环撞车案)相关赔偿问题也正成为司法实务中常会遇到的难点问题,本文以一起多车碰撞案引发的赔偿问题为实例对此进行探讨。

  案情:2011年5月5日11时左右,王某(持A证)驾驶赣K12810号重型半挂车牵引皖LN059号重型普通半挂车,沿苏334复线由东向西行驶至某县X217线交叉路口时,遇有陈某(持C1D证)驾驶苏F1L256号小型轿车沿X217线由南向北行驶,赵某(持B2证)驾驶豫PJ1312号重型普通货车车头朝南临时停在上述路口,王某驾驶的赣K12810重型半挂牵引车左前侧与陈某驾驶的苏F1L256号小型轿车右前侧相接触后,皖LN059号重型普通半挂车左侧中前部又与赵某驾驶的豫PJ1312号重型普通货车左前侧相接触,发生交通事故,致上述车辆分别受损,赵某受伤。2011年5月10日,某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对该起事故作出事故责任认定,认定王某、陈某各应承担本起事故主要责任,赵某应承担本起事故次要责任。上述事故发生时,王某驾驶的赣K12810号重型半挂车在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支公司处投保了交强险,该车牵引的皖LN059号重型普通半挂车在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支公司处投保了交强险,陈某驾驶的苏F1L256号小型轿车在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支公司处投保了交强险,赵某驾驶的豫PJ1312号重型普通货车在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处投保了交强险。王某、陈某、赵某均为各自所驾案涉车辆的所有权人。

  上述多车碰撞交通事故给案涉事故各方均造成了人身或财产损失,各方若要进行诉讼,如何确定相应的诉讼主体及承担何种赔偿责任是该类案件涉及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做法作如下分析(注:本文仅就案涉车辆投保的交强险进行相关分析,案涉车辆投保的商业第三者责任险未予涉及)。

  1.王某以车辆受损请求赔偿修理费为由提起诉讼,其应以哪些车辆的相关责任人员为被告?王某可起诉陈某、赵某及其各自的交强险保险公司,理由是王某所驾的主、挂车受损系与陈某、赵某分别所驾车辆分别碰撞而产生,陈某、赵某投保的交强险保险公司应当在交强险财产损失赔偿限额范围内对王某的车辆损失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同时陈某投保车辆交强险财产损失限额内应为赵某的车辆损失按损失比例预留相应份额),超出交强险赔偿限额的部分,应当由陈某、赵某按照各自的事故责任分别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2.赵某以车辆受损产生修理费、受伤产生医疗费、误工费为由提起诉讼,其应以哪些车辆的相关责任人员为被告?赵某可起诉王某、陈某及其各自的交强险保险公司,理由是赵某受伤、车辆受损,系由王某、陈某所驾车辆发生碰撞后又由王某所驾的挂车与赵某所驾车辆发生碰撞而造成的,王某投保的主、挂车交强险保险公司、陈某投保的交强险保险公司应当在交强险各赔偿限额范围内对赵某的损失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同时王某投保车辆交强险财产损失限额内应为陈某的车辆损失按损失比例预留相应份额),超出交强险赔偿限额的部分,应当由王某、陈某按照各自的事故责任分别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3.陈某以车辆受损产生修理费为由提起诉讼,其应以哪些车辆的相关责任人员为被告?陈某只可起诉王某及其主、挂车的交强险保险公司,理由是陈某的车辆损失系其所驾车辆与王某所驾车辆相碰撞而产生,其车辆损失与赵某所驾车辆的停放位置无直接或间接联系、无因果关系,赵某对陈某的车辆损失不存在过错或对该损失的形成具有原因力,故王某投保的主、挂车交强险保险公司应当在交强险财产损失赔偿限额范围内对陈某的车辆损失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超出交强险赔偿限额的部分,应当由王某按照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作者: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法院)